重實效、先模仿。學校年輕教師人數較多,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,學校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,通過網絡查找知名教師的教學資源,通過學習、模仿建構到自己的備課中,少走彎路,自我提升。在評課過程中,有幾位教師的說課都能體現出向名師學習的過程。這對新入職的教師來做意義很大。
有方法、不惜力。教師年輕,缺少教學經驗,在沒有統一備課模板時,老師們在備課中關注點過于分散,不利于整體的教學提升,也不利于教師的集體研課。通過備課模板強化了教師對教學目的、要求,以及過程的思考,有力地提升了教師們的備課水平。手寫教案更是希望教師們通過寫一寫,在寫的過程中,增加對課堂結構的再度反思,尤其是在網絡上搜集的到課程資源,不僅是“粘貼”“復制”的下載,而是基于建構的重組,寫一遍也是將他人的想法,變為自己的認知,看似費了一些功夫,但是這個“功夫”對新入職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。
能力強,善反思。第一天在聽了4節課的基礎上,我們與老師們一起對《小學數學課程標準》進行了解讀,就課程的性質、基本理念、設計思路、課程內容等內容,并結合4節課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,其中重點討論了什么是數學思考;分學段,學生應該培養的數學學習習慣、數學學習方法是什么?在周五的課堂教學中,我們就能夠明顯地感受到課堂教學的變化,尤其是王琳老師執教的“智慧廣場”一課,當將課程給予孩子們的時候,我們真實地感受到,孩子們給予教師的驚喜。王琳老師在說課的過程中,也將自己的教學感受表達出來。我們相信,這支年輕的教師團隊在未來的發展一定是不可估量的。
星光點點,海鷗翱翔!

在充滿現代感的青島校園里,培養孩子們中國靈魂的傳統文化課程開展的豐富多彩,有聲有色,形式多樣。為明書院里,里仁館古樸典雅,丹青苑里水墨飄香,滌塵廬中茶香四溢,絲桐館里架架古琴靜待主人輕撫;為明劇院中,小學生和老師們一同呈現了一幕幕莊重而充滿溫情的重陽禮儀;走廊里,孩子們寫的童銘,畫的甲骨文,寫的漢字小故事,充滿趣味;博物館課程,帶著孩子們一次次走出校園,遠至敦煌,近到膠州,真可謂,讀萬卷書行萬里路。
孩子們在青島為明種下中國的根,同樣也能在這里打開世界眼光。教室里,哈佛“零點項目”的思維訓練,讓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,動手實踐,不斷研究,每每參加各類科技競賽,皆能大獲全勝,拔得頭籌。綠地上,高爾夫球場的小紳士展示精湛技藝。小語種課程訓練,讓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能掌握多種語言……“小海鷗”課程必將帶領青島為明學子翱翔藍天!
在青島的時間雖然短暫,但我們已經能深切感受到小學部煥發出新的生命力!領導團結一心,工作中認真總結,不斷反思,從老師到領導都嚴格執行學校的每一項規定。從管理到執行,從環境到課程,從領導到老師,從老師到學生,每一個環節,每一個人,如同緊密咬合、流暢轉動的齒輪,嚴謹的前行著!